你知道肠道喜欢吃啥吗
有些人不解的问,肠道还有细菌,而且还成为一个个菌群吗?是的,没错,我们的肠道中约有100种细菌生存着呢!人体的肠道虽然蜿蜒在我们的区区腹部,但是肠道的长度可不可忽视。人体小肠的长度有5-7米,大肠也有1.5米左右。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吸收,而吸收后的残渣进入大肠,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就与残渣一起在大肠生存。关于这些肠道菌群的构成是怎么样的?人体的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是什么,怎么维持,意义何在?有哪些食物是肠道益生菌钟爱的呢?针对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逐一的来了解了解吧。
1.认识自己身体内的肠道菌群
人体的肠道内既存在着以双歧杆菌、乳酸杆菌为主的有益菌,也存在着以大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为主体的有害菌,还有墙头草一般的中性菌,这三种细菌对立又统一的存在于肠道内。健康的人体内这三种菌存在一个非常好的平衡,这种平衡是怎样的呢?并不是想象的三种菌平分秋色的简单关系,而是有益菌处于控制地位,用哲学来说也就是有益菌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,对于推动肠道健康这个事情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,这三种菌的平衡了就是我们说的达到肠道的微生态平衡。
这三种菌共存于肠道中,他们的食性偏好却有非常大的不同。具体表现在,肠道益生菌是“素食主义者”,喜欢分解肠道中不被人体吸收的低聚糖、膳食纤维等,分解产物伴随没有味道的气体;而有害菌喜食“肉食”,它们以分解肠道中未被吸收完全的淀粉、蛋白质等为能量,分解产物大多有臭的气味。因此不难理解,当肠道中的素食(低聚糖、膳食纤维)较充足时,有利于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,反之则会促进肠道有害菌的生长。
2.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意义何在?
健康人肠道内的有益菌占优势,有害菌处于劣势的地位,这种平衡对于维持肠道以及身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。但是如果饮食结构不尽合理,膳食不平衡,就会造成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失调,带来很多的疾病。
例如膳食中摄入过多的肉类及其制品,尤其是晚上摄入,粪便中的蛋白质就会在有害菌的作用下分解,产生种种毒素,这些毒素有的存在于大肠中,有的会进入血液中在人的体内循环,引起头痛、皮肤粗糙、高血压等不适症状和疾病,更可怕的是增加罹患癌症的概率。
如果膳食中的脂肪类物质摄入过多,为了消化脂肪人体的消化腺会分泌更多的胆汁酸。胆汁酸在有害菌的作用下会变成致癌物质。这些致癌物在肠道内长期存留,刺激大肠壁,容易诱发大肠癌。
再者,肠道中的有益菌占优势时,有益菌代谢产物呈酸性,使大肠内的pH为6左右,这种酸性的环境有一定的杀菌力。而在肠道菌群失去平衡的情况下,有害菌占优势使得肠道pH接近于7,杀菌力减弱,外部侵入的大肠菌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增殖,又增加了疾病的机会。
另外,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利于预防便秘等现代常见的疾病,促进大便的成形与排除。预防便秘对于预防直肠癌等疾病有不可轻视的意义。
3.肠道益生菌所钟爱什么样膳食呢?
为了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与繁殖,就要了解人体肠道益生菌的喜好,多摄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、低聚糖的食物。哪些食物含有的膳食纤维较多呢?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A,粗粮类。谷物类的外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。现在谷类与面食越来越精细,造成了人体摄入的膳食纤维远远低于远古时候。以前中国人每日的膳食纤维大约30g,据统计近年来的膳食纤维平均摄入量降低到大约15g。人体每天要摄入20-30g的膳食纤维。
B,薯类和豆类。薯类的典型代表就是红薯,其中含有比较丰富的可溶性与不溶性的膳食纤维;豆类如四季豆、红豆、大豆等,含有的膳食纤维比薯类还多,尤其是黄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还含有促进益生菌繁殖的低聚糖。
C,根菜类、水果类。根茎类如芹菜、牛蒡、胡萝卜、菠菜,水果类如苹果、桔子等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素、半纤维素、果胶、树胶等膳食纤维,同时还含有其他很多有益的维生素、矿物质以及植物化合物。
D,藻类。藻类中的海带、裙带菜、羊栖菜等褐色藻类的膳食纤维也被称为褐藻酸。海藻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多,尤其羊栖菜的膳食纤维约是牛蒡等根菜类的至少5倍呢。平时要多多摄入。
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大类的食物并不是独来独往的摄入,而是提倡同时食用,全面摄入,达到最好的效果。
4.为什么鼓励补充益生元?益生元对于肠道微生态平衡有什么作用?
除了以上推荐的有利于益生菌繁殖的几类食物外,还要特别提到益生元。益生元就是专门供给益生菌的食物,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,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。大家所熟悉的双歧因子就是促进肠内双歧杆菌生长的益生元。而低聚果糖、低聚半乳糖是益生元中最为优异的代表。
益生元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,不能被消化酶发酵分解,经过胃、小肠不能被吸收,几乎不变地进入大肠;在大肠内可被双歧杆菌、乳杆菌等有益细菌选择性利用,使之大量繁殖,产生醋酸、丙酸、丁酸和乳酸等,使肠道内pH值趋向酸性,从而抑制有害菌群生长,实现人体微生态的双向调节。有益菌的增殖降低了某些有害还原酶的活性,减少肠道内致癌、有毒代谢物的生成和积累,提高人体的免疫力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
5.除了膳食,人体肠道菌群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?
肠道的细菌环境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所变化。在用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肠内,绝大部分细菌都是双歧杆菌、乳酸杆菌。老年人肠道中的有害菌往往比有益菌开始占优势,所以年迈而又习惯性便秘的老人要多补充益生元,多吃膳食纤维或者低聚糖丰富的食物。
了解到自己肠道内的菌群,明白了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性,知道了肠道益生菌的食好,那么你要做的就是适当提高膳食纤维、低聚糖的摄入,增加肠道益生菌的“菌力”,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,促进健康,有益身体!
1.认识自己身体内的肠道菌群
人体的肠道内既存在着以双歧杆菌、乳酸杆菌为主的有益菌,也存在着以大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为主体的有害菌,还有墙头草一般的中性菌,这三种细菌对立又统一的存在于肠道内。健康的人体内这三种菌存在一个非常好的平衡,这种平衡是怎样的呢?并不是想象的三种菌平分秋色的简单关系,而是有益菌处于控制地位,用哲学来说也就是有益菌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,对于推动肠道健康这个事情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,这三种菌的平衡了就是我们说的达到肠道的微生态平衡。
这三种菌共存于肠道中,他们的食性偏好却有非常大的不同。具体表现在,肠道益生菌是“素食主义者”,喜欢分解肠道中不被人体吸收的低聚糖、膳食纤维等,分解产物伴随没有味道的气体;而有害菌喜食“肉食”,它们以分解肠道中未被吸收完全的淀粉、蛋白质等为能量,分解产物大多有臭的气味。因此不难理解,当肠道中的素食(低聚糖、膳食纤维)较充足时,有利于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,反之则会促进肠道有害菌的生长。
2.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意义何在?
健康人肠道内的有益菌占优势,有害菌处于劣势的地位,这种平衡对于维持肠道以及身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。但是如果饮食结构不尽合理,膳食不平衡,就会造成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失调,带来很多的疾病。
例如膳食中摄入过多的肉类及其制品,尤其是晚上摄入,粪便中的蛋白质就会在有害菌的作用下分解,产生种种毒素,这些毒素有的存在于大肠中,有的会进入血液中在人的体内循环,引起头痛、皮肤粗糙、高血压等不适症状和疾病,更可怕的是增加罹患癌症的概率。
如果膳食中的脂肪类物质摄入过多,为了消化脂肪人体的消化腺会分泌更多的胆汁酸。胆汁酸在有害菌的作用下会变成致癌物质。这些致癌物在肠道内长期存留,刺激大肠壁,容易诱发大肠癌。
再者,肠道中的有益菌占优势时,有益菌代谢产物呈酸性,使大肠内的pH为6左右,这种酸性的环境有一定的杀菌力。而在肠道菌群失去平衡的情况下,有害菌占优势使得肠道pH接近于7,杀菌力减弱,外部侵入的大肠菌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增殖,又增加了疾病的机会。
另外,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利于预防便秘等现代常见的疾病,促进大便的成形与排除。预防便秘对于预防直肠癌等疾病有不可轻视的意义。
3.肠道益生菌所钟爱什么样膳食呢?
为了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与繁殖,就要了解人体肠道益生菌的喜好,多摄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、低聚糖的食物。哪些食物含有的膳食纤维较多呢?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A,粗粮类。谷物类的外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。现在谷类与面食越来越精细,造成了人体摄入的膳食纤维远远低于远古时候。以前中国人每日的膳食纤维大约30g,据统计近年来的膳食纤维平均摄入量降低到大约15g。人体每天要摄入20-30g的膳食纤维。
B,薯类和豆类。薯类的典型代表就是红薯,其中含有比较丰富的可溶性与不溶性的膳食纤维;豆类如四季豆、红豆、大豆等,含有的膳食纤维比薯类还多,尤其是黄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还含有促进益生菌繁殖的低聚糖。
C,根菜类、水果类。根茎类如芹菜、牛蒡、胡萝卜、菠菜,水果类如苹果、桔子等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素、半纤维素、果胶、树胶等膳食纤维,同时还含有其他很多有益的维生素、矿物质以及植物化合物。
D,藻类。藻类中的海带、裙带菜、羊栖菜等褐色藻类的膳食纤维也被称为褐藻酸。海藻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多,尤其羊栖菜的膳食纤维约是牛蒡等根菜类的至少5倍呢。平时要多多摄入。
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大类的食物并不是独来独往的摄入,而是提倡同时食用,全面摄入,达到最好的效果。
4.为什么鼓励补充益生元?益生元对于肠道微生态平衡有什么作用?
除了以上推荐的有利于益生菌繁殖的几类食物外,还要特别提到益生元。益生元就是专门供给益生菌的食物,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,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。大家所熟悉的双歧因子就是促进肠内双歧杆菌生长的益生元。而低聚果糖、低聚半乳糖是益生元中最为优异的代表。
益生元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,不能被消化酶发酵分解,经过胃、小肠不能被吸收,几乎不变地进入大肠;在大肠内可被双歧杆菌、乳杆菌等有益细菌选择性利用,使之大量繁殖,产生醋酸、丙酸、丁酸和乳酸等,使肠道内pH值趋向酸性,从而抑制有害菌群生长,实现人体微生态的双向调节。有益菌的增殖降低了某些有害还原酶的活性,减少肠道内致癌、有毒代谢物的生成和积累,提高人体的免疫力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
5.除了膳食,人体肠道菌群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?
肠道的细菌环境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所变化。在用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肠内,绝大部分细菌都是双歧杆菌、乳酸杆菌。老年人肠道中的有害菌往往比有益菌开始占优势,所以年迈而又习惯性便秘的老人要多补充益生元,多吃膳食纤维或者低聚糖丰富的食物。
了解到自己肠道内的菌群,明白了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性,知道了肠道益生菌的食好,那么你要做的就是适当提高膳食纤维、低聚糖的摄入,增加肠道益生菌的“菌力”,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,促进健康,有益身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