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018-8657
导航
哈佛大学用大便药丸治疗肠道感染获得成功
艰难梭菌感染每年导致14000美国患者死亡。这种细菌感染主要变现为腹泻,而且往往对抗生素耐药。现在科学家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对付这种细菌的方法,将人类大便作成药丸。论文作者认为:研究的重要性在于,粪便移植已经证明是缓解艰难梭菌感染的理想方法,但是在安全性和友好性上不太让人满意,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。粪便药丸如果能代替粪便移植,将会让这种方法发挥重要作用。
这听上去非常让人恶心,不过从道理上,人类粪便是人体的排泄物,主要成分其实是细菌。现在的研究证明肠道细菌功能十分重要,甚至有学者认为肠道菌群属于人体的一种重要器官,所以从道理上来说,将正常健康人的大便移植给患者,这非常类似于器官移植的理念。其实早在60年前,就有学者尝试这种手段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,并逐渐形成大便移植的概念和方法,经典的大便移植是通过鼻子和食管经过胃将大便输送到肠道,也有从肛门给患者进行大便移植,由于经过肛门的方法相对安全,甚至有DIY的模式,因为毕竟属于医学手段,一般不过不建议采用。
最新的这一研究采用相对安全的给药方法,就是将大便做成药丸给患者服用。
这一最新研究10月11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学术期刊《Journal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》上。研究人员将冰冻大便做成1.6克的胶囊,发现服用这种大便药丸能达到传统大便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效果。在8周内,20名患者中18名,服用30或60粒大便药丸后腹泻完全缓解。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感染性疾病专家Ilan Youngster是该研究的负责人。他认为这虽然比较恶心,但是比通过管道移植好太多了。这里注意研究只用了20个志愿者,就可以发表在JAMA这样的国际顶级医学期刊。为什么?首先这个研究足够吸引人,恶心极了,也许这是原因,但是肯定不是关键。关键是该研究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新方法,成功治疗了一种相对可怕的疾病。或者有人说14000人不多,但是一种细菌感染就导致大量儿童死亡,从整体危害性考虑,这比埃博拉似乎都厉害一些。这样说,让这些患者吃点大便药丸,尽管恶心,但能活下来。
粪便移植也称粪菌移植“粪菌移植”,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,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,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,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。其他名称为“肠菌移植”或“肠微生态移植”。迄今,全世界已有数千例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。美国在这方面发展最为迅速,已经有一些机构建立了类似血库的粪便库,以作为该治疗方法的支持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