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人为何慢性病高发?
近几十年对慢性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表明,重要原因还是古人总结的“病从口入”,所以人们对慢性病也称之为文明富贵病,生活方式病。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告诫世人“安神之本,必资于食”。美国著名临床营养学家艾尔博士也指出:“当代许多文明病,富贵病的最主要原因,就是我们吃下了太多的运用很多化肥,化学农药,化学激素生产的外观漂亮,味道诱人的垃圾食物(包括很多的水果,蔬菜和鱼,肉,蛋,奶等,这也是引起当今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),或者吃下了太多的经过化学加工的高热量,低营养素的劣等食品,化学食品。
慢性病发病具有长期性、潜伏性、顽固性、整体性,这些特性决定了慢性病的发生肯定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,也不可能一下子多种疾病同时出现的。慢性病的发生应该有一个普遍的发生顺序才对。中老年人之所以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,正是验证了事物的发展规律,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,由渐变到实变。疾病也是一样,量到质变。由于人们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和错误的饮食习惯,累积十几年,几十年后,当人生到了中年,老年阶段,产生实变和质变,发展成为各种慢性病。
大量临床研究和调查都证明,消化系统是所有系统中最早发病的。即消化系统是最早发生慢性病的系统。如果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或者发病,首先是肠胃出现亚健康状态或发病,然后逐渐影响到全身。众所周知,人体组织器官依据功能可划分为八大系统,即消化系统、免疫系统、呼吸系统、神经系统、循环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泌尿生殖系统和骨骼系统。
科研人员通过大样本统计调查发现,八大体统相关的慢性病发展进程呈现很强的顺序性。即人体八大系统相关慢性病发生的顺序为:消化系统——免疫系统——呼吸系统——神经系统——循环系统——内分泌系统——泌尿生殖系统——骨骼系统。
根据这一顺序我们知道,消化系统是人体的第一系统,有且只有当消化系统出现病变时,才会引发其他系统的病变;病变从低级到高级,从简单到复杂,从单一病种到多样病种,从一系统到多系统,逐步形成复杂的慢性疾病。消化系统的代表器官是胃和肠,人体八大系统慢性疾病的发病顺序以此简称为“肠胃中心理论”,即慢性病是以肠胃为中心,逐步形成统的,当其他系并扩散到各个系统出现病变时,肠胃是首先进入疾病状态或发生病变的。
慢性病具有整体性特征,因此决定了其治疗的系统性。讲究“单一、独立”治疗的现代医学,忽视了人体慢性病八大系统之间的影响性。一直以来,慢性病患者都享受着专一用药、单一治疗的“服务”,结果是发现了大量慢性病根本不可能治疗断根的事实,错过了治疗患者的最佳时机。如果医学界能够从整体、全局来思考慢性病的发生和治疗,慢性病治疗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,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。
实际上,每个系统都有最长的承受期限,比如肠胃功能可以有12年,免疫系统最长承受期限是20年。如果在初期一两年出现不良现象,人体一般不会有特别的症状表现,即处在潜伏期,直到病重症状才被发现,但是那时患者往往要付出较大的治疗代价。但是,如果人体的八大系统已经病变到第五个系统还没有进行护理,八大系统将全面出现病变症状,所以提前护理十分重要。
同时,需要指出的是,八大系统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过程,可以不断地重复“健康—亚健康—疾病—痊愈—健康”的循环。“肠胃中心论”是从慢性病发病的整体性、系统性方面提出的观点,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。根据该理论,医生或营养师可以综合了解病患者的病情,能够避免单一治疗带来的缺陷,让病患者得到全面而科学的治疗及护理。
按照“肠胃中心论”原理推测,一个糖尿病患者,可以推测该患者已患有肠胃炎,接着是免疫功能下降,睡眠不佳,甚至已经得高血压。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,有些临床治疗忽略了患者消化系统的病变,着重点在于为患者降压、降糖方面,因此增加了护理治疗的成本,延缓了患者康复的速度。
不过,“肠胃中心理论”不适合于八大系统中非消化系统引起的疾病,如外源性损伤、病毒感染、事故性疾病等。
慢性病发病具有长期性、潜伏性、顽固性、整体性,这些特性决定了慢性病的发生肯定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,也不可能一下子多种疾病同时出现的。慢性病的发生应该有一个普遍的发生顺序才对。中老年人之所以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,正是验证了事物的发展规律,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,由渐变到实变。疾病也是一样,量到质变。由于人们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和错误的饮食习惯,累积十几年,几十年后,当人生到了中年,老年阶段,产生实变和质变,发展成为各种慢性病。
大量临床研究和调查都证明,消化系统是所有系统中最早发病的。即消化系统是最早发生慢性病的系统。如果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或者发病,首先是肠胃出现亚健康状态或发病,然后逐渐影响到全身。众所周知,人体组织器官依据功能可划分为八大系统,即消化系统、免疫系统、呼吸系统、神经系统、循环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泌尿生殖系统和骨骼系统。
人体各大系统相关慢性病列表
系统 类别 |
组织器官 | 发病原因 | 疾病列举 |
消化系统 | 口腔、咽喉、食管、胃、肠道、消化腺。 | 消化第一大关是胃,接着是肠道,如果胃和肠道受到损伤,就会影响食物营养的吸收,无法保证各个器官获得足够的营养成分,从而引发其他系统机能的衰退和病变。 | 胃胀、胃酸分泌混乱、胃溃疡、慢性胃炎、十二指肠溃疡、肠道炎、痔疮等。 |
免疫系统 | 泪、粘膜、淋巴、肝、脾等。 | 由于持续的营养缺乏,锌铁硒等无法正常吸收,免疫系统就受到伤害。 | 易感冒、肩部酸痛、腰痛、淋巴疼痛、淋巴结肿大、皮肤黑斑、体质虚弱等。 |
呼吸系统 | 鼻、喉、气管及支气管、肺、胸膜和纵膈等。 | 免疫系统受到损伤,呼吸气管受到堵塞,大量毒素不能通过呼吸道有效排出体外,蓄积于呼吸道薄弱地方,该系统开始出现肺功能衰弱、气管发炎、肺部出现垃圾堆积等。 | 哮喘、肺炎、肺虚、肺结核、上呼吸道感染、下呼吸道感染等。 |
神经系统 | 脑干、间脑、小脑、大脑、脊髓、脑神经、植物神经、脊神经等。 | 免疫系统、呼吸系统无法从营养中得到保证,减弱了对神经系统的保护能力;神经系统开始受到损伤、衰退。 | 过度压力感、烦躁、易怒、失眠、消极、神经衰弱、抑郁症、神经性疼痛等。 |
循环系统 | 心脏、动脉、静脉、血液、淋巴系统等。 | 神经系统混乱,对营养需求反应迟钝、血液循环系统对排毒反应能力减弱,循环系统开始受到损伤、破坏。 | 微循环障碍、低血压、高血脂、贫血、中风、心律不齐、心脏病等。 |
内分泌系统 | 脑垂体、甲状腺、甲状旁腺、肾上腺、胰道腺、性腺、胸腺等。 | 循环系统出现混乱时,内分泌系统平衡能力就会降低,内分泌系统开始出现血糖混乱、胰岛素功能衰退、性腺混乱。 | 痘疹、激素失调、甲亢、肾虚、子宫肌瘤、胰岛素功能衰退、糖尿病等。 |
泌尿生殖系统 | 肾、输尿管、膀胱、尿道、男女生殖系统。 | 泌尿系统受到损伤,泌尿系统平衡能力降低,该系统开始出现肾功能衰退、前列腺混乱。 | 肾亏、尿频、尿路结石、膀胱炎、前列腺疾病等。 |
骨骼系统 | 骨、关节、骨骼组成。 | 以上个系统及泌尿系统受到损伤,骨骼系统平衡能力降低,疾病真正侵袭入人体深层骨组织,该系统开始出现骨骼细胞增生速度加快、钙流失过度、骨关节胶原蛋白受损,造成骨质疏松、增生等。 | 、缺钙、骨质增生、腰椎增生、关节炎、骨膜炎等。 |
根据这一顺序我们知道,消化系统是人体的第一系统,有且只有当消化系统出现病变时,才会引发其他系统的病变;病变从低级到高级,从简单到复杂,从单一病种到多样病种,从一系统到多系统,逐步形成复杂的慢性疾病。消化系统的代表器官是胃和肠,人体八大系统慢性疾病的发病顺序以此简称为“肠胃中心理论”,即慢性病是以肠胃为中心,逐步形成统的,当其他系并扩散到各个系统出现病变时,肠胃是首先进入疾病状态或发生病变的。

实际上,每个系统都有最长的承受期限,比如肠胃功能可以有12年,免疫系统最长承受期限是20年。如果在初期一两年出现不良现象,人体一般不会有特别的症状表现,即处在潜伏期,直到病重症状才被发现,但是那时患者往往要付出较大的治疗代价。但是,如果人体的八大系统已经病变到第五个系统还没有进行护理,八大系统将全面出现病变症状,所以提前护理十分重要。
同时,需要指出的是,八大系统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过程,可以不断地重复“健康—亚健康—疾病—痊愈—健康”的循环。“肠胃中心论”是从慢性病发病的整体性、系统性方面提出的观点,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。根据该理论,医生或营养师可以综合了解病患者的病情,能够避免单一治疗带来的缺陷,让病患者得到全面而科学的治疗及护理。
按照“肠胃中心论”原理推测,一个糖尿病患者,可以推测该患者已患有肠胃炎,接着是免疫功能下降,睡眠不佳,甚至已经得高血压。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,有些临床治疗忽略了患者消化系统的病变,着重点在于为患者降压、降糖方面,因此增加了护理治疗的成本,延缓了患者康复的速度。
不过,“肠胃中心理论”不适合于八大系统中非消化系统引起的疾病,如外源性损伤、病毒感染、事故性疾病等。